晋疆云端共绘红色记忆 木刻烙画同铸忠诚丰碑——新疆泽普县人民武装部独立连创新开展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教育
(姜士龙,张鸿,朱鹏,孙照博)
专业讲述穿透时空,艺术瑰宝点亮云端
面对新疆与山西相隔万里的现实,该人武部党委决定以技术破局,探索“实地导览+云端共学”的教育新模式。这一创新正是响应了国家关于“运用科技手段活化红色资源”的号召,告别传统单向灌输,特邀山西籍休假军士牛泽宇担任“红色向导”,并首次引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专业讲解员,通过高清视频直播,为全体官兵带来一场深度沉浸的“云参观”。
镜头聚焦馆藏瑰宝——震撼人心的抗战主题木刻版画与油画。讲解员以饱含深情的专业解读,带官兵走进那段硝烟岁月:
刀锋下的呐喊: 它的名字叫《当敌人搜山的时候》,是现代版画家彦涵在1944年创作的。黑白的处理、人梯的结构,使人感到有一团被压抑的火要从黑暗的地平线下冒出,这就像当时在沉默中爆发的中国人民一样,誓死拿起武器挺起胸膛走在大地上。这幅版画,展现了抗日革命根据地同仇敌忾的战斗气氛和血浓于水的军民之情。一幅幅黑白分明的木刻版画,以凌厉的线条刻画了《百团大战》的恢弘气势、《地雷战》的民众智慧,刀锋所向,尽显民族不屈的脊梁。讲解员细致剖析刀法运用与情感表达,将静态画面转化为动态的历史叙事。
“这些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战斗的武器,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精神的密码。”讲解员强调,每一幅作品都是凝固的史诗,是理解抗战精神的艺术密钥。
当镜头扫过太行山纪念馆内充满力量的艺术作品时,屏幕另一端的新疆官兵心中涌起强烈的共鸣。该连队“书鑫艺角”内,战士们亲手创作的维稳主题烙画与太行战斗足迹油画,正与千里之外的馆藏珍品形成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。
烙铁铸就忠诚:官兵们利用业余时间,以滚烫的烙铁在木板上精心创作。一幅幅展现“反恐维稳、军民团结、边疆卫士”的烙画作品,线条刚劲有力,层次分明,其艺术表现形式与纪念馆的木刻版画异曲同工——同样以简洁有力的视觉语言,刻画着不同时代军人守护家国的核心使命。一位参与创作的战士谈书鸣表示:“烙铁的温度,就像我们对祖国炽热的心。用这种‘刻’的艺术,记录我们守护边疆的故事,是对太行精神最好的传承。”
油彩续写足迹:战士刘哲吉创作的《太行精神耀昆仑》《万里长城路上新足迹》等油画,则与纪念馆的油画遥相呼应。他们用斑斓的色彩将太行山上的战斗足迹,延伸至西北边陲的强军征程。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,更是官兵们用画笔书写的忠诚誓言。
纪念馆的瑰宝与我们战士的创作,共同构筑了传承抗战精神、砥砺强军斗志的生动课堂。木刻的刀痕、烙画的灼痕、油彩的笔痕,最终都将化为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忠诚印记!
历史启迪照现实 精神血脉永赓续
这场云端教育的高潮,是专业讲解与官兵感悟的深度碰撞。讲解员对珍贵文物和历史事件的深情讲述,如张思德、叶成焕团长、左权将军、“平型关大捷”模型、黄崖洞兵工厂等,让历史细节直抵人心。
政工科科长王德龙总结道:“当太行山的风吹进昆仑军营,两种忠诚早已血脉同频。这是一次艺术与历史交织、科技与传统融合、思想与情感共鸣的成功探索。这只是一个崭新的起点。今后,我们将一以贯之、持续深化此类教育模式,不断探索创新形式,让跨越时空的红色课堂成为常态。我们的目标是——让井冈山的星火、延安的灯塔、西柏坡的赶考精神……让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红色基因,如同这戈壁滩上顽强的红柳,深深扎根于我们连队的热土,在每一个官兵的心田生根、发芽、茁壮成长!我们要让忠诚的旗帜,在传承红色血脉、担当强军重任的征途上永远高高飘扬!”

浙江公安2人荣获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称号!

五千警力出动!一次抓了252人!

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

教育部举行2020年度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仪式

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

武陵公安丹阳派出所:开展系列主题活动

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

青铜峡公安推进教育整顿走深走实
频道推荐/

短篇纪实文学 秤勾上的抗疫——临漳县秤勾集镇派... [详细]
热图推荐/
热门推荐/
精选酷图/